供给过剩,部分硅企成本倒挂!产业格局或迎洗牌
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研究部门EnergyTrend的调查,受二月启动太阳能双反政策的消息影响,我国多晶硅与单晶硅晶圆价格仍持续维持调涨趋势。
昨日个股热度仍然沸腾,资金不遗余力地挖掘着各种消息和题材,如廉价苹果机消息刺激了宇顺电子(002289),北斗导航龙头北斗星通(002151)再拉出一个涨停板。如果单是从特大单和大单的资金流入来看的话,恐怕这次并非市场在忽悠。
在停顿了20个月之久后,核电建设出现实质性重启信号,虽然工程并不算大,但是意义却非同凡响。还有受益化纤涨价的澳洋科技(002172),以及因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而热得发烫的二六三(002467)等。另外,一个重磅消息是,中国商务部对产自美国、韩国及欧盟的多晶硅双反初裁时间已经落定,初裁结果将于2月20日正式出炉。多晶硅双反裁定一旦敲定,有望给国内多晶硅企业带来利好。不过从同花顺ifind数据来看,核电概念股虽不如光伏板块资金流入得凶猛,但自2012年12月初以来,资金在这个板块的积累量,已远远超过了2012年全年,尤其是本周的流入量,更是创出了近年单周资金流入的新高
目前,我省正积极向国家申报金太阳示范项目和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行业春风已拂面,尤其是国家已明确表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分散接入配电网,允许富余电量上网,电网企业按国家政策全额收购富余电力种种利好消息让我们再一次看到,我市光伏产业又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发展机会。全国新增装机量约为4.5GW,同比增长66%,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
只有通过检测认证的产品方可参与招标,严禁设置本地化门槛。全球前十大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企业中,我国分别占据4席以上。同时完善光伏发电补贴机制。在太阳能组件产量达到23GW,同比增长10%,占全球总产量的60%,出口量约与2011年持平,但出口额约130亿美元,同比下降42%。
光伏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之一,地方政府对该产业也表现出极大热情,正在加大扶持力度,力助产业走出困境。美国和欧盟先后发起针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涉及我国近80%的太阳能电池产品。
市场启动应与产业规范相结合,与节能减排、扩大内需、环境改善相结合,严防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和保护主义。在2012年全球多晶硅产量24万吨,与2011年基本相持平,我国多晶硅产量约6.5万吨,同比略为下滑。产业出现危机政府不能袖手旁观,但产业政策操作不规范又极易被国外有心人士利用,开始在贸易壁垒中做文章。为应对当前光伏危机,工信部、能源局、国网等多部门正联动研究制定促进我国光伏市场发展的相关措施,预计2013年国内市场会大幅增长,极大拉动我国电池组件需求,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出口受阻所带来的影响。
受欧债危机等影响,传统装机大国普遍在下调补贴费率,市场发展重心逐渐向新兴光伏国家倾斜,中美日光伏市场正在加快崛起。所以亟需我们关注的几个问题:首先是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应收账款周期的拉长。除了需要强调电网企业的公共责任和社会责任外,还需要在光伏发电的电价政策中,适当考虑电网企业的利益。充分发挥欧盟利益相关方的作用,如光伏设备商和原材料商等,鼓励其在此次案件中注册利益相关方,影响此次案件的裁决。
另一方面,基础理论和核心工艺研发滞后,对新型叠层电池等新产品新技术储备不足,后续发展不容乐观。2012年全球电池组件产量约36GW,与2011年相持平,我国光伏组件产量近23GW,同比略有增长。
(见图3)[page]产业问题短期消解难当前,光伏产业发展无序,产能扩张过快,供需失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多途径扩大光伏市场发展光伏产业,首先要做好扩大市场的配套服务工作。
光伏发电分散开发、就近利用的优势未能充分体现,多样化的光伏产品及应用市场尚未形成。创新和摸索新的产业组织形式,考虑引入信用担保等金融机构,对销售的组件产品进行担保,政府主要对市场进行监督和做好服务工作,通过市场机制规范产业。确保建成的电站并网运营,补贴资金按时发放,严格电站招标程序。如多晶硅(尤其是电子级多晶硅100%靠进口)、银浆、背板等原材料市场。受供需关系及国际贸易等多种因素影响,2012年我国绝大多数多晶硅企业已停产。由于下游供需局面并未有实质性转变,加上主要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仍在不断下降, 2013年多晶硅企业经营状况仍不容乐观,行业的回暖预计要到2014年,届时价格将逐渐趋向合理水平。
配套辅料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银铝浆、EVA和背板等已实现小规模生产,切割液和切割线已实现规模化生产,金刚石切割线国产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研究相关承诺机制,妥善应对。
由于新能源产业受到集中关注、产业进入门槛低、国外短期补贴形成高利诱惑等因素,导致国内光伏产业盲目扩张,产能远超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达到40GW以上,2012-2014年全球市场需求也在40GW左右,仅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已可满足全球太阳能市场需求),企业数量超过千家,其中绝大多数规模偏小,且集中于中下游加工制造环节,且产品同质化较高,拼价格的状况仍将持续,恐起到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支持社保等稳健型资金进入光伏电站投资领域,为光伏企业电站开拓进行融资。
(见图1)2013年,电池组件环节产量增速放缓,产业整合仍将持续。光伏产品标准及认证、检测制度初步建立,国家光伏研发机构和公共测试平台逐步启动,人才培养、信息统计和咨询服务体系也不断得到改善。
2013年,预计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6-30万吨,同比略有增长,我国多晶硅产量约8-10万吨,产量将集中于少数几家多晶硅企业手中。光伏发展也抓住核心竞争力,鼓励各界的自主创新行动,对光伏企业的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对产业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给予集中、滚动支持,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国内光伏市场尚未有效启动,近80%的光伏产品依赖国际市场。2012,光伏产业一直徘徊在行业低谷,投资、生存、市场等多种环境未见任何好转迹象。
国内市场应用扶持政策尚不完善,光伏发电存在并网难问题,土地使用、补贴来源发放等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其次,国际之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业政策实施需规范。
鼓励大型国有资本进入光伏企业,依靠国有资本进行大规模整合重组,以达到规范市场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考虑实施强约束机制,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强制要求电网公司每年交易一定比例的光伏发电量,发电集团配套一定容量的调度电源。
另外,正确引导产业转移,引导企业到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欧美国家或制造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地区建厂或并购也至关重要。切实在国家能源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部署中予以统筹考虑,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确保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我国光伏产业也面临被空心化危险。光伏产业链完整度不断提高,原材料、生产设备、产品市场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我国光伏产业在发展初期主要通过堆积木式扩大产业规模来降低成本、赚取加工制造费用,而关键技术仍有较大差距,部分关键设备、电子材料如全自动丝网印刷机、银浆材料等仍然依赖进口。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之前被国外企业垄断的环节,光伏生产设备及配套材料国产化水平也得到提升。
预计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5GW以上,其中欧美市场约占全球的40-50%,中美日将贡献近45%的新增市场装机量。支持光伏领域内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鼓励新型太阳能光伏电池,如量子点电池、有机电池、多晶硅薄膜电池等前沿技术的研发。
为了保现金流,上下游之间的应收账款周期也在不断拉长,相互拖欠账款的现象较为严重,有逐渐发酵成为三角债的趋势。明确各有关部委的产业管理分工,建立多部委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从各个层面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见图2)全球传统装机市场下滑,国内市场大幅增长。乐观情况下,我国新增装机量将达到8-10GW,同比增长122%,市场将呈现集中与分布式发电并进,大型光伏电站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地区,分布式电站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地区。